日期:2025-10-09 13:49:00
很多人的胃炎反复发作,胃药吃了不少,却迟迟不见根本好转。
胃镜检查常常显示“慢性浅表性胃炎”,但症状却非常明显:胃部灼热、胀痛不舒,口干发苦,恶心泛酸,大便黏滞不爽。
这种情况,往往与中医所说的“湿热中阻”有关,也就是湿热型胃炎。
中医认为,脾胃主运化,喜燥恶湿。长期饮食不节制,过多摄入油腻、辛辣、甜食,或熬夜、压力大、潮湿环境生活,都容易导致湿邪和热邪交织,蕴结在脾胃,形成湿热。
湿热阻滞气机,影响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,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。
为什么湿热容易“缠”上胃?
经常食用辛辣刺激、油腻重口味的食物,容易助湿生热,停滞脾胃; 过度饮酒、嗜甜食,会加重体内湿气,郁而化热,损伤胃络; 情绪紧张、压力过大,也可能导致肝气乘脾,气郁化火,与湿相合; 气候潮湿、长期处于湿重环境,外湿引动内湿,进一步困阻脾胃。展开剩余64%如果经常感到胃脘灼热胀痛、口干发苦但不欲多饮、恶心厌油、大便黏滞不爽,且舌苔黄厚腻,很可能属于湿热型胃炎。
针对这种情况,中医注重清热祛湿、调和脾胃。
今天,宏韵中医邀请到李常青主任,给大家分享一款茶饮——蒲公英薏米茶,适合日常调理湿热型胃炎。
蒲公英薏米茶
配料:蒲公英、炒薏米、茯苓、淡竹叶
做法:
1、蒲公英洗净,炒薏米提前用小火微微炒香;
2、所有材料放入养生壶或砂锅,加入600毫升水;
3、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煮20分钟,滤汁代茶饮用。
建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饮用一次,饭后一小时温服为宜,连续饮用一至两周。
功效:
蒲公英清热解毒,利湿和中,能缓解胃热胀痛;
炒薏米健脾渗湿,帮助排除体内多余水分;
茯苓健脾安神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;
淡竹叶清热除烦,引导湿热从小便排出。
此方整体清热不伤胃,利湿不伤阴,适合大多数湿热体质人群。但如果身体虚弱、孕妇、幼儿,或正在服用其他药物,建议先咨询专业医师。
调理期间需注意戒酒、避免辛辣刺激和甜腻食物,饮食清淡,多摄入蔬菜瓜果,保持规律作息,适当运动出汗,帮助身体排出湿热。
最后提醒:茶饮主要用于日常调理和辅助改善,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。如症状频繁或加重,应及时就医,辨证施治。
发布于:广东省翔云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